學習貫徹天津市委十屆八次全會精神
天津市公布《實施方案》 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
重點培育10個國內領先高端產業
重點培育
航空裝備、航天裝備、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、高性能服務器及云計算、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、特高壓輸變電裝備、大型工程機械、軌道交通、高檔數控機床、自動變速器
做大規模
智能終端、基礎元器件、生物醫藥和健康產業規模
培養發展
節能與新能源汽車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機器人、3D打印、自主操作系統、國產數據庫和軟件
改造提升
現代石化和現代冶金
記者從天津市工信委獲悉,天津市政府日前正式批復《天津市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實施方案(2015—2020年)》,該《實施方案》將指導天津加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,支撐和引領全國制造業發展。
該《實施方案》指出,到2020年,全市工業總產值將達到4萬億元以上,工業增加值達到1萬億元以上,基本建成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。到2025年,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5萬億元以上,全面建成國內領先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制造研發基地。到2020年,天津市工業增加值率將達到25%,2025年將提高到28%;全員勞動生產率2020年將達到60萬元/人,2025年將提高到75萬元/人,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;先進制造業產值占制造業的比重2020年將達到70%以上,2025年將提高到80%以上;高技術產業制造業產值占制造業的比重2020年將達到21%以上,2025年將提高到26%以上;裝備制造業產值占制造業的比重2020年將達到45%以上,2025年將提高到50%以上。
在未來5年里,天津市將重點培育航空裝備、航天裝備、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、高性能服務器及云計算、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、特高壓輸變電裝備、大型工程機械、軌道交通、高檔數控機床、自動變速器等10個國內領先的高端產業,做大智能終端、基礎元器件、生物醫藥和健康產業規模,培育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機器人、3D打印、自主操作系統、國產數據庫和軟件等新興產業,改造提升現代石化和現代冶金兩大傳統產業。
將壯大一批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、培育一批國際競爭力企業集團、打造一批科技型小巨人企業和“殺手锏”產品、提升一批綠色制造的園區和企業、建設一批先進制造業創新平臺、推進一批智能制造的試點示范。到2020年,天津市將培育高端裝備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、現代石化、現代冶金5個工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產業,以及航空航天、節能環保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醫藥等5個工業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產業;全市百億集團將達到100家,千億集團達到10家,力爭有2至3家大企業進入世界制造業500強;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5000家,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000家,突破200項核心關鍵技術,培育300個人無我有、人有我優、人優我特的“殺手锏”產品;將形成南港石化、臨港裝備、臨空航空、子牙循環經濟、北辰高端裝備等5個綠色制造示范園區和100家綠色示范工廠,成為推動全市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;將建設10個產業公共技術平臺、50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,建成200家國家級科研院所、研發機構、分支機構與產業化基地,形成先進制造與研發相結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;將培育5家智能工廠和100家數字化車間。
為實現這些目標,未來5年,天津市將實施工業強基工程、清潔生產推廣應用工程、信息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、大數據共享建設工程、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等重點工程,把創新作為推進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建設的核心動力,打造研發機構集中、企業活力迸發、成果轉化高效、創新環境開放的全國產業創新中心;將深入實施互聯網+協同制造,加強兩化融合、智能制造、物聯網等標準體系建設,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,加強產業鏈協作,形成制造業網絡化產業生態體系;將全面加強質量品牌建設,以質量鑄就天津制造的靈魂,以標準引領天津制造的提升,以品牌打造天津制造的名片;將貫徹落實“一帶一路”重大戰略部署,加快推進京津冀產業對接協作,積極參與推動國際產業合作,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;將積極推行低碳化、循環化和集約化,提高制造業資源利用效率,努力構建高效、清潔、低碳、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;將加快創新和完善人才引進、培養和使用的體制機制,打造高端領軍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的“雙高”人才高地。(記者 吳巧君)
來源:天津日報
版權所有: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京ICP備:05080424號
京公網安備:11010802040622號
技術支持:北京信諾誠